经贸繁荣 文化互鉴 伙伴共赢 民心相通 2025中非经贸和文化论坛在金开幕
时间: 2025-11-08 作者: 浏览次数: 10

  11月7日,以“经贸繁荣 文化互鉴 伙伴共赢 民心相通”为主题的2025中非经贸和文化论坛在金开幕。来自38个国家的400余位嘉宾齐聚一堂,赓续传统友谊、扩大交流合作,携手共建中非更加美好的明天。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礼指出,去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提议,将中国同所有非洲建交国的双边关系提升到战略关系层面,将中非关系整体定位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希望中非双方坚持真实亲诚,尊重彼此发展道路,不断增强战略互信,筑牢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坚实根基;坚持互利共赢,积极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持续激发中非合作持久动力;坚持民心相通,支持中国青年、妇女、企业及社会组织参与合作,促进文明互鉴与文化复兴,厚植中非友好事业的民意基础。中方愿同非方一道,推动中非合作更加稳健、更富成效,为全球南南合作提供新型国际关系范本。


  刚果(金)副总理兼国民经济部长穆科科在致辞中表示,刚果(金)与中国友谊深厚、历久弥新,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愿景让大家集聚一起。刚果(金)是非洲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国家,加快发展离不开与中国的紧密合作。浙江以创业精神和商业文化闻名,金华是一座开放繁荣的城市,我们真切感受到彼此务实合作带来的成果。希望双方携手搭建科技与文化之桥,在农业、工业、能源、电子商务等领域深化合作,加强文化艺术交流,持续增进两国人民福祉。


  省委副书记王成表示,2023年习近平主席亲临浙江考察,明确要求浙江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续写新篇。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在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作示范。我们愿与非洲朋友一道,拓展贸易往来新路径,深入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打造农业合作新范式,联合开展科研和农技攻关;开创文明互鉴新空间,鼓励更多文艺团体、高校院所赴非交流,共同推动中非地方交流合作结出更多硕果。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杨万明在致辞中表示, 2026年恰逢中非开启外交关系70周年,将这一年确定为“中非人文交流年”,是习近平主席和非洲国家领导人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达成的重要共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作为交流年牵头单位,将继续发挥民间外交主渠道作用,搭建更多民间交往、务实合作、人文交流和青少年友好的桥梁,热忱欢迎中非各界以文为媒、以心相交,共同描绘中非人民相知相亲的宏伟画卷


  外交部非洲司大使雷克中在致辞时表示,中非经贸和文化论坛已成为中国地方对非合作重要平台,为促进中非整体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相信通过本次论坛会议,中非双方将进一步汇聚各方资源,深挖合作潜力,加大合作对接,助力推动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为中非深化全面合作开辟新空间、注入新动能。外交部将一如既往对论坛的举办给予支持和协助。


  市委书记朱重烈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对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说,本论坛作为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的配套活动,见证了中非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的正义事业,收获了丰硕的实践成果。金华将坚持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四大全球倡议”和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六大主张”、“十大伙伴行动”为引领,以本次论坛为新起点,坚持落实为要、开放为桥、项目为基、服务为上,巩固合作成果、拓展合作领域、搭建合作平台、优化合作环境,为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金华力量。


  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党总书记阿布巴卡尔,尼日利亚国会众议院多数党领袖伊冯贝雷分别致辞。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彭佳学,中联部四局局长饶惠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秘书长吉拥军,市领导陈玲玲、叶卫红和浙江师范大学领导邱利民等出席。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健主持。


图片


  在开幕式成果发布环节,浙江师范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邱利民发布了浙江师范大学对非研究成果。他表示,浙江师范大学持续深耕中非经贸、中非关系的理论研究和咨询服务,服务中非合作战略大局,已成为具有全球引领性的涉非研究学术思想策源地、具有全球知名度的非洲各领域人才培养地、具有全球辨识度的非洲区域国别学科高地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非人文交流高地。此次论坛上,浙江师范大学重点发布今年的三项对非研究成果,一是“中非发展权亚的斯亚贝巴共识”解读专著,“共识”是对习近平主席“四大全球倡议”的深刻回应,为全球人权治理提供了中非方案。二是中非贸易(金华)指数,指数体系实现突破性创新,从单一发展指数拓展至涵盖发展、预测与风险的三大指数体系,推动中非贸易研判从“静态呈现”升级为“动态前瞻+风险防控”的全链条监测模式;三是非洲区域国别学系列丛书,《非洲科技发展与科技组织》《浙江省参与中非合作发展报告(2000-2025)》等丛书努力打造非洲区域国别学知识群落,为中国区域国别学建设探索新路径、树立新标杆。未来,浙江师范大学将以更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赋能中非合作新发展,为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谱写崭新的“浙师篇章”。


微信图片_20251107120741.png
微信图片_20251107120746.png
微信图片_20251107120752.png

滑动查看浙师大三项对非研究成果


微信图片_20251107122222.jpg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莫桑比克蒙德拉内大学、金华市人民政府、浙江师范大学等四方见证下,现场还举行了中非农业科技交流中心启用仪式。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张建珍代表学校出席启用仪式。


微信图片_20251107122216.jpg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法语国家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非洲博物馆馆长、2024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约罗·迪亚洛作主旨演讲,他以《2026年“中非人文交流年”愿景与展望》为主题,强调了中非经贸和文化合作论坛作为“改革实践范例”在推动中非合作共赢中的作用。他指出,中非两地人民之间的理解、友谊和共同价值观为构建命运共同体筑牢根基。近年来,中非在艺术领域、学术领域和教育领域的合作日益密切,收效颇丰。他表示,展望未来的中非文化合作发展,要从基于活动的交流转向长期制度性伙伴关系,必须加强教育和语言交流、文化和创意产业、旅游和遗产保护、青年赋权四大领域的合作。同时,利用技术和创新加强中非合作,并遵循习近平主席为新时代中非共同推进现代化、构建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提供的重要指导,继续书写中非友谊与合作的故事。


图片


  论坛全面落实中非合作“十大伙伴”行动,浙师大非洲研究院深度参与筹备,同期举办了中非产业合作与跨境电商发展论坛、中非农业科技合作交流会、中非青年艺术作品交流展、中非民营经济合作(金华)对话会暨刚果(金)经贸投资推介会、刘鸿武院长出席的中非文化和旅游合作交流会等系列活动,为推进中非务实合作搭建起更广阔的舞台。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