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2025年度金华文化研究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时间: 2025-06-03 作者: 浏览次数: 10

各有关学院、部门:

为进一步深入实施金华文化研究工程,根据《金华文化研究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和《金华文化研究工程2021-2025重点研究方向和选题规划》《婺学金华学派研究规划试行)(2024-2027》,经研究,决定组织开展2025年度金华文化研究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研究内容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金华的生动实践”专项研究

围绕浙江“三个地”中的金华元素,全面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对金华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入研究金华市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特有现象、特色做法和特别经验,全面总结我市在高质量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和启示。

(二)金华历史文化专题研究

围绕“万年稻源、千载婺学、百工艺都”市域文化,重点开展婺学研究、金华特色产业发展史研究、金华特色文化研究,打造系列化、标志性成果,不断擦亮八婺文化辨识度、认可度。

1.婺学研究

婺学历史悠久,名家辈出,是渐学最重要的起源之一,也是中国宋元明清文化思想之主脉,在不同阶段又有着众多重要的节点。拟通过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视角,展示婺学从点到面的整体性学术再现。本次公开征集《婺学学术编年丛书》《明清婺学研究》。

2.金华特色产业发展史研究

金华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宝库,好山好水孕育了金华火腿、东阳木雕、五金、中医药等特色产品和传统特色产业,这是千年文化和百姓智慧的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经指出,金华有五大优势,其中之一就是金华具有名特优农产品丰富的优势。开展特色产业发展史研究,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和历史文化传承,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本次公开征集《金华特色产业发展史研究丛书》,参考选题如下:

金华火腿发展史

东阳木雕发展史

永康五金发展史

金华中医药发展史

金华婺州窑发展史

金华茶发展史

金华酒发展史

3.金华特色文化研究

围绕金华诗路文化研究,着重开展上山文化、婺州南孔文化黄大仙文化、明招文化、商贸文化、百艺百工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研究。

(三)金华名人研究

以金华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金华籍人士和在金华生活过的名人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研究名人年谱、传记、代表作品(成果)目录和历史贡献,形成金华文化名人研究系列成果。

1.婺学名家年谱研究

范 浚、叶 衡、王 淮、唐仲友、何 基、王 柏、金履祥、许 谦、吕祖俭、葛 洪、章 懋、胡凤丹、朱一新等。

2.金华名人研究

郑刚中、王象之、程文德、苏伯衡、朱大典、朱之锡、蒋兴俦、应宝时、张 恭、何炳棣、何德奎、金兆梓、蔡希陶、石西民、王惕吾等。

(四)金华历史文献整理研究

围绕金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重要史料文献,开展反映金华学术思想的古籍文献、经典著作、珍贵档案等发掘研究。参考选题如下:

《吴师道<敬乡录>校注》

《徐用检集》

《张作楠全集》

《丽泽、崇正书院志》等

二、相关要求

1.本次课题申报面向金华各县(市、区)、在金或市外熟知金华市情、具备在金开展研究条件的高等院校、部门及研究机构。(金华各县(市、区)部门、研究机构申报的,作市县联动项目推荐,请各县(市、区)社科联汇总并上报)。

2.项目负责人一般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要组建与课题紧密相关的研究团队,团队成员应拥有较丰富的、与项目相关的前期研究成果。研究团队可参照课题指南的研究方向,自行选择研究内容,设定具体研究内容和框架进行申报,最终成果形式均为专著或系列丛书,研究时间为1-3年。

3.项目负责人应根据要求认真填写好项目研究申报表一式二份,一律用word 填写、A4 纸双面打印,2025626前统一报送至行政南楼218,逾期不予受理。电子申报表由学院科研秘书汇总后统一发送至社科处邮箱:skc@zjnu.cn

4.市社科联对相关申报材料进行资格审查,组织专家对通过资格审查的申报项目进行评审,确定立项项目,参照《金华市哲学社会科学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金社字【202222号)对立项项目给予资金补助。

三、联系方式

市社科联联系人:潘 翔 0579-82469357

校 内 联 系 人:陶 微 0579-82280031

附件-金华文化研究工程项目申报表.docx


人文社会科学处

202563